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改革精神,推进中职语文国家统编教材顺利使用及上海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创新发展,5月23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国家统编教材培训暨教研活动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策划组织,北片区、东片区教指委委员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教研负责人、骨干教师等现场参会,400余名语文教师线上观摩。
上海中职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应宏芳主持活动,教指委委员带领的教学研究团队分别就国家统编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展示与分享。
在共研第七单元传统诗文名篇的“守正”之道后,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黄浦职教集团“乔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余虹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分享了第八单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创新”之法。
首先,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朱颖老师以“适应新时代语文生活”的语用能力为着眼点,阐释、解析了单元教学价值定位、设计要素和基本活动路径,强调需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设计有逻辑关联的活动和即时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同时,结合具体课例环节,分享了“泛在化学习”和“专题式学习”两类单元教学实施方案。在“泛在化”方案中,侧重交流了如何有机地穿插、整合其他专题的学习资源,以课内经典文本为主素材,进行跨媒介、多元化、超链接式的比较联读,以达到媒介素养和语文学科素养兼顾的目的。在“专题式”方案中,又从“经典阅读”和“文专融通”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了如何结合学生日常阅读或专业实践的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不同媒介语言文字的现象,了解其特点和规律,理解、辨析媒介传播内容,最终在真实的场景运用中,融合各媒介优势功能,优化表达,解决真实问题。两类方案殊途同归,其落脚点均指向助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语文能力”。
随后,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周海艳、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韩庆莺、中华职业学校俞露、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史晴四位老师分享了教学设计课例。周海艳老师展示了“跨媒介读经典”教学课例。在“微屏时代读廉颇”专题中,设计了“读史记人物,讲中国故事”短视频比赛活动。聚焦《史记》人物中的廉颇,下设系列子任务。旨在聚焦“文质”,引导学生评析不同媒介语言的特点,比较媒介的优劣;撰写具有相应语言特征的文稿,提升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在甄别媒介作品优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性对待视频阅读,懂得“短视频也需精加工”,做到“轻阅读助推深思考”。
韩庆莺、俞露、史晴三位老师顺次展示了“文专融通”的单元教学设计:从“纸媒”到“智媒”的科学探究、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出海”营销我代言。其分别整合了“土木建筑(工科类)”“影视动漫(艺术类)”“跨境电商(商旅类)”三个专业的实践资源,设计了以专业场景应用为外壳,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内瓤的情境任务,贯穿始终,推进单元学习活动。在搜集科普信息的过程中,认识媒介特点,辨析信息真伪;在对比“悟空”经典形象的各类媒介演绎中,辨析、品读媒介语言特征,品出悟空从“活出样”到“火出圈”背后的文化象征、审美特质和媒介言语策略;在为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撰写推文的学习中,从“获取、甄选信息”到“分析、借鉴优秀案例”,最终提炼策略,学习“融各媒介优势功能,完成创意推文”。在情境任务的驱动下,“识媒介——评媒介——用媒介”不再是教师预设的学习环节,而成为了师生共同探索的、用以完成任务的办事逻辑和思考路径。
针对本次培训活动与研讨内容,应老师谈到无论是对传统经典诗文的传诵,还是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的探索,两个教研团队都秉持了守正创新的态度:在经典传承中,有教法策略、学习支架的推陈出新;在跨界尝试中,有对语用能力、人文素养的执着坚守。同时,应老师辩证地提出了中职语文执教者的“顺应与对抗”,建议要在坚守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基础上,突破学科界限,以更好地顺应时代新需求,更有效地解决新语境下典型的语用问题,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此次受邀参加活动并进行主题发言,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深入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工作室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双新”学习进程,焕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更多贴近中职学生的教法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